了解了以上的内容前提与身份赋予两大核心机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理解现在在世面上疯传的各种叫做Prompt指令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了。


所谓Prompt指令,就是“内容前提、身份赋予和产出目标相加的,遵循ChatGPT底层逻辑的提问方法”。


让我们随便一个Prompt指令来做拆解:


充当面试官


我想让你充当面试官。我将是候选人,你将向我提出关于 "职位 "的面试问题。我希望你只以面试官的身份回答。不要一次写完所有的问题。我希望你只对我进行面试。问我问题,并等待我的回答。不要写解释。像面试官那样一个一个地问我问题,并等待我的回答。我的第一句话是 "你好"


其中第一句“我想让你充当面试官”,这句话就是“身份赋予”,ChatGPT将从这段赋予中了解到,它的回答应该圈定在“面试官”身份的职业和责权范围之内,偏重于“职业”方面。


第二句,“我将是你候选人”,给出了“内容前提”,让ChatGPT了解到提问者的状况和自己应该处于的位置,它提供的内容就会具有身份属性和价值倾向。


接下来,“你将向我提出关于 "职位 "的面试问题。我希望你只以面试官的身份回答。”更加细节地划定了它给出内容的范围和形式。


再接着,“问我问题,并等待我的回答。不要写解释。像面试官那样一个一个地问我问题,并等待我的回答。”这段话,确定了ChatGPT提供内容的形式,即“一个一个提问问题”“一问一答”“不需要对问题提供解释”。这属于“产出目标”


最后,“我的第一句话是你好”,代表向ChatGPT传达了对话开始的“开关”。

于是,上面的整段指令可以理解成如下的命令:


让ChatGPT以面试官的身份,一句一句,无需解释地向“我”提出问题,并等待我的回答。它的问题必须要与“面试官”的身份和认知相同。在我说“你好”以后,我们之间的规定范围的对话就算开始了!
 


让我们再来快速拆解另一个指令案例:



充当旅行导游 


我想让你充当一个旅游向导。我会把我的位置写给你,你会建议在我的位置附近的一个地方参观。在某些情况下,我还会给你我将访问的地方的类型。你也会向我推荐与我的第一个地点相近的类似类型的地方。我的第一个建议请求是 "我在伊斯坦布尔/贝奥卢,我只想参观博物馆。"
 

依然按照内容前提与身份赋予,再加上一个开启命令后,这段指令的解释是这样的:


根据我提供的位置和要求类型,在附近为我推荐类似的旅行地点。我的第一个要求是 “我在伊斯坦布尔/贝奥卢,我只想参观博物馆。"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的解析,大家应该就基本了解与ChatGPT对话的逻辑与方式了,世面上流行的ChatGPT指令集,其实就是了解它的运行机制后,经过实际的调教得到的确定性对话方案。并且流传的中文版是根据最早的英文版直译过来的,会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个别结果差异,还请各位同学留心使用方法。
 
AI进化社还是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专属指令,并分享给进化社的其它同学们。进化社也会将学员们原创的指令集归纳收集起来,打造属于社群的指令资料库,每一位指令集的贡献者都拥有了指令集的版权和未来产生价值和收益的可能性。